吸引400多万人次“围观”,这场北方小城首次举办的龙舟赛火了
参赛队伍整装待发
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文/图
现场6万人围观,线上400多万人次浏览……端午节前夕,在郑州巩义伊洛河岸边,河南省第十一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(巩义站)暨巩义市首届“洛神杯”龙舟大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。
(资料图片)
比赛吸引400多万人次“围观”
对于40多岁的袁艳霞来说,伊洛河并不陌生,在参加比赛之前,她曾在这片水域进行过6次划龙舟训练。袁艳霞是巩义市涉村镇人,她所在的参赛队伍名为“涉村镇洪河漂流龙舟队”,加上鼓手和舵手,共有18名队员,年纪最大的已将近60岁。
在此次比赛的31支参赛队伍中,像涉村镇洪河漂流龙舟队这样的本地业余队伍占了绝大多数。“这次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,参赛队伍共有31支,其中23支队伍是巩义本地的,每个镇出了一支,同时文旅局、自然资源局、城建学院也组织了队伍,为了增加比赛的可观赏性,让观众更加了解龙舟赛,我们还邀请了专业队伍参赛。”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朱星理说。
来自广西的徐世军毕业于山东大学,现在河南工作,他所在的“山东大学河南校友队”从2015年开始尝试划龙舟这项活动。初来乍到,徐世军充分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,现场的人山人海、比赛过程中观众的加油呐喊声……都让他感到很震撼,“之前从未参加过这么大规模的比赛。”而在徐世军看不到的地方——一台台机器架起的直播间里,网友蜂拥而至,截至比赛结束,全网观看量达400多万人次。
龙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碰撞
生于民间,长于民间,龙舟文化寄托了劳动人民对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,也正在不断散发它的新的活力。而此次是巩义第一次举办龙舟比赛,但于这座小城而言,其想做的绝不仅仅只是这一场赛事。
伊洛河在巩义全长约34.5公里,由北岸的康店镇黑石关村和偃师的石家庄村交界处起,到河洛镇的神北村汇入黄河。伊洛河是巩义人的母亲河,孕育了巩义乃至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。在伊洛河岸边,双槐树遗址、巩县石窟、杜甫故里、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存一次又一次惊艳世人。近年来,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热火朝天,如今伊洛河两岸绿翠如茵,跑步道、旅游步道都已经建成。
千年风俗在伊洛河岸边传承,是龙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碰撞。
龙舟比赛场边,现场观众爆满,而在不远处的广场上,除了设置的刺五毒、投壶、点雄黄等端午习俗摊位,杜甫故里、康百万庄园等巩义文化摊位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流。
“开始训练之前,我没有意识到这里的群众基础这么好”,对于龙舟比赛,郑州市龙舟协会会长王书礼拥有丰富的经验,然而这次赛事的火热程度远远超出预期,在训练期间就有大批的观众前来观看,除了主办方认真的筹备,他认为群众基础在这里面是很重要的一环,而这一环也将会对日后龙舟运动的发展,特别是郑州地区龙舟运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声音
让赛事不止于赛事
“村BA”战火点燃、云南泼水节狂欢、洛阳汉服文化出圈……近年来,传统文化出圈的例子并不少见,近来随着端午的临近,多地的民间龙舟赛事也在不断兴起,深受人们的喜欢。作为竞技赛事的同时,它也成为继承传统文化与增强团结凝聚的载体和纽带之一,但在此期间,也会有诸如落水、摊派、无序等问题发生。
近日一地因此对民间龙舟赛事所下的“禁令”更是引发争议,遭到大量网友反对。
王书礼非常认同这种大型比赛中,官方组织和引导的重要性,“每一项赛事我们都要做很多的预案,比如竞赛的预案、宣传的预案等,应急救援预案则是重中之重,不管赛事多好,影响多大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”。
而对于这场比赛,巩义也有着更多的思考。朱星理表示,“这次龙舟赛我们准备把它作为巩义的一个节庆品牌,明年端午节前后我们还要做这个活动”,而这次比赛也在为下一次比赛进行着准备,“在31支队伍中,我们有23支队伍主要是本地人,为啥我们要提倡本地人比赛?经过一次比赛留下一批人才,为以后我们做这个活动,进行长远的打算”。
下午4时,赛事成绩揭晓,观众席一片沸腾,“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搞点”,一现场观众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