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击卫辉防汛一线:已转移群众6992人 其中集中安置700多人

卫辉市已做足了启用蓄滞洪区的前置工作


(资料图片)

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见习记者 裴元浩 实习生 陈曦 文/图

8月1日15时,河南省启用了位于鹤壁市的共渠西蓄滞洪区。当天23时,其上游的新乡卫辉市启动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。受前期强降雨影响,卫河、共产主义渠上游支流来水量大,部分位于卫辉境内的良相坡滞洪区,也即将达到启用条件。如何防范上游泄洪带来的风险,保障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?8月2日,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深入卫辉市防汛一线进行了探访。

设置“四道防线”严阵以待

东邻卫河、西邻沧河的顿坊店乡闫屯村,700余名群众已被安全转移。“雨季到来前,沧河水位距桥的横梁有两米左右,而现在河水已经没过横梁,水深3米左右。”在闫屯西桥,闫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坤朋向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讲述了这里的情况。

目前,卫辉市已及时转移顿坊店、上乐村、城郊等3个乡镇13个村群众6992人,其中集中安置727人,分散安置6265人。为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,卫辉市采取了多种措施筑牢“四道防线”。具体来讲,在共渠左岸原有生产堤的基础上,加固加高,防止共渠倒灌,筑牢第一道防线;组织搬运闸木、土方对围村堤大小进出口进行硬隔离封堵,预留一处主要进出口,筑牢第二道防线;组织村两委干部帮助转移群众用沙袋堵门,筑牢第三道防线;引进社会专业团队提前驻村待命,及时对渗入积水进行抽排,筑牢第四道防线。

集中安置群众生活有保障

涉及集中安置的727名群众,就住在卫辉市一中新校区。“在这里吃得好、住得好,跟在家里一样。”8月2日中午,卫辉市后稻香村村民李青凤说,他们一家5口被安排到了一间大房子,“昨天离开家的时候,街里的水到膝盖,田里的水齐腰深,但是好在水没进院子,家里没啥损失。”

据卫辉市副市长孙建明介绍,该市安排了20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,轮班服务安置群众,确保群众享受到“八有”,即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临时安全住所、有床睡、有空调、有医生、有娱乐、有网络通信信号。

住宿上,以家庭为单位,分配尽量做到家庭集中、同一个村集中。为保证老年人生活便利,对身体不方便的老年人安排至低层居住。当天上午,集中安置点还进行了大型义诊。

目前已做足启用蓄滞洪区的前置工作

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从卫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,该市已做足了启用蓄滞洪区的前置工作。

预置队伍物资。将省、市、县防汛队伍、救灾物资向蓄滞洪区集中,共预置专业抢险、消防救援、公安、民兵、社会救援等7支队伍460人;共储备编织袋40万条、石子(石粉)3万吨、大型机械设备110台、客运车辆75台、大功率抽排水设备15台、冲锋舟11台、大功率发电设备11台。另有备勤力量3400人,配有相关的抢险装备和器材。提前处置隐患。组织交通、公路、水利、应急、电力、通信等部门对共渠、卫河堤坝和蓄滞洪区内桥梁、高速、高铁、生命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开展不间断巡查,加强有毒有害、易燃易爆、危险化学品排查管控,设置警示标志和交通管制路段,发生隐患及时处置到位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