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微头条丨客流激增 热闹重现 新乡餐饮行业强势“回暖” 助力烟火气升腾 “小店模式”更有市场?
新乡餐饮行业强势回暖,市民消费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
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见习记者 金萍 实习生 裴元浩 文/图
(资料图)
透着肉香味儿的各式烧烤、冒着热气的麻辣火锅……行走在新乡的大街小巷,不少市民感叹:“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!”
“民以食为天”,餐饮行业一头连着民生大事,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大局,在拉动消费增长、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,新乡餐饮业复苏势头强劲,线下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商圈客流迅速回升。
3月21日,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从新乡市商务局获悉,今年1至2月份,该市餐饮收入17722.5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22%。
“双节经济”提振消费市场加速回暖
从元旦开始,络绎不绝的客流、不断刷新的叫号声在新乡市的餐厅门店重现,餐饮业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场景。
“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比2019年同期还要高,非常出乎我的意料。”中国烹饪大师、五号食堂总经理孙科祥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,2月份,五号食堂营业额达138万元,比2019年同期的营业额高出8万元。此外,受元旦和春节节日消费刺激,今年1月份五号食堂营业额达190万元,远超往年同期。
“去年12月20日,我们全面恢复营业,当月的营业额就恢复到了疫情前正常情况下的八成。”中国烹饪大师、新乡市餐饮协会会长、紫光阁酒店负责人解玉环说,目前酒店营业额基本与疫情前的经营状况持平。
今年前两个月,新乡餐饮企业客流量明显增加,迎来一轮消费小高潮,特别是春节以来到店就餐客流量“激增”。解玉环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,截至2月底,新乡各大餐饮企业营业额普遍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水平。
“疫情三年,我们几乎没有盈利,甚至还在亏损,一直在艰难维持。”金陵东苑酒店负责人刘金玲说,2019年底,她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分店,但是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,不得已退出了经营。看到今年前两个月的良好势头,刘金玲正在考虑是否进行店面升级和进一步的拓展经营。
“小店”模式兴起餐饮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
“尽管餐饮业复苏势头明显,但受用工短缺、房租负担重等问题的限制,部分中小微餐饮企业仍未走出经营困境。”据解玉环介绍,前三年,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餐饮门店陆续关停,占据市场总数的将近一半。
即便是进入了2023年,餐饮行业依然面临着员工工资水平增长、运营成本增长等诸多问题。
当下,很多此前艰难维持的饭店蓄势崛起,关停的店面准备“再战”,“后疫情时代”如何实现“二次创业”?
解玉环告诉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,受经济大环境影响,当下群众的消费需求更偏向生活必需类,建议店面面积不超100平方米,尤其是五六十平方米的“夫妻店”“单品店”,可能更有市场。
“比如在小区门口经营的‘单品店’,如果能保证把菜品质量做精做好,就不难赢得消费者的口碑。”解玉环认为,这样的“小店”定价亲民,不愁客源,并且规模不大,既减轻了房租压力,也不用招收服务人员,仅靠夫妻俩就可以维持经营,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。
原阳预制菜成餐桌“新宠”年营收超100亿元
随着消费逐渐回暖,预制菜也成了市民餐桌上的“香饽饽”。
在原阳县产业集聚区,就有知名预制菜企业超70家,2022年度营收突破了100亿元。目前,该县启动了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(原阳)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,全力打造“中国(原阳)预制菜产业基地”。
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,省人大代表、原阳县县长郭新杰提到了“一热一冷一基金”:“一热”即建立热力中心,为企业集中提供工业蒸汽,极大地帮助企业节省成本;“一冷”即建立冷链物流园区,大力发展冷链物流;“一基金”是指原阳与中原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合作,设立5亿元规模预制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,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。
“我们引导农民种植跟预制菜相关的蔬菜,保障上游原材料供给,开拓下游市场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”郭新杰认为,食品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波动不会过大,未来几年,预制菜仍然会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。“未来,原阳将抓住预制菜发展风口,多引进行业内龙头企业、链主企业,延长产业链。”郭新杰说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