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渠那得清如许丨让红旗渠精神散发“青年味儿”

“大家注意,讲述的时候不用那么慌,试着把语速放慢一点,这样会更从容......”4月27日,在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内,牛琳琳正在给一批实习讲解员进行志愿培训工作,每讲到重要的节点,她都会一边拓展讲解内容,一边提醒大家讲解的语气与手势。

今年36岁的牛琳琳就职于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。当天,她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,绑着利落的马尾,说起话来笑容浅浅,讲起红旗渠,俨然胸有成竹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渠三代”:与红旗渠的不解之缘

谈及如何与红旗渠结下不解之缘,牛琳琳告诉记者,她的老家在原康镇小池口村,曾经当过村支书的爷爷当年就修过渠,自己从小便对红旗渠的故事耳濡目染。

“记得儿时在村子里,常常能看到原始简陋的镢头、铁锤等工具,爷爷奶奶跟我讲,他们正是用这样的工具把渠建成,我们才有了水喝。”牛琳琳说,作为林州青年一代,大家喝着红旗渠水、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,都应与红旗渠有着不解之缘,红旗渠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血脉中。

大学期间,牛琳琳选择了旅游专业,在业余时间,她到红旗渠纪念馆进行实习讲解,积累经验,2009年考入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。

“我平时的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做好宣传推介,另一方面就是政务讲解。”牛琳琳说,今年以来,到红旗渠学习参观的游客呈井喷式增长,最近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年轻的讲解员培训,在红旗渠景区、红旗渠纪念馆及青年洞等几个场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。

下苦功:从“怕提问”到“问不倒”

如今在林州,讲红旗渠故事、宣传红旗渠精神,青年人勇当先锋。除了日常工作,牛琳琳还是河南青年讲师团的成员,如何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得通俗易懂,让红旗渠精神散发“青年味儿”,她可是没少下工夫。

“红色精神要深挖,就要讲背后的故事,还要讲的动人,让大家愿意听,主动听,所以,大量的知识储备积累是必不可少的。”牛琳琳说,接待来客时,她发现,大家不仅对红旗渠的故事感兴趣,林州这座城市也被津津乐道。

《中国党史》《红旗渠志》《林县志》......在牛琳琳的办公桌上,几本书早已被翻阅多次,折痕累累,任意打开一本,里面密密麻麻满是批注。

“红旗渠背后的故事有很多,游客遇到他们感兴趣的点,会经常性随机发问,但被提问时并没有现成的手稿可以拿着念,而且拿不准的地方也万不可胡编乱造。”牛琳琳说,自己讲解红旗渠,至今已有十余年,从刚开始的“怕提问”到现在的“问不倒”,这需要在前期做好充足准备,要在平常下苦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牛琳琳还会根据接待人群的不同,为其“量身定制”不同类型的讲解风格。“党员干部,讲解方向自然是侧重党性修养;给企业讲解,会把红旗渠的科学管理讲给大家听;给小朋友们讲,就要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。”牛琳琳说,让不同类型的人群都能充分理解红旗渠精神,需要“对症下药”,同一内容她通常会准备多种不同版本的解说词。

组团队:“一人行”变成了“齐上阵”

“有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红旗渠,只为追忆那段艰苦岁月。我常常被大家的情怀打动,也会越发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。”牛琳琳感慨道,宣传好红旗渠,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。

2020年,牛琳琳自发成立了红旗渠故事会志愿服务队,在工作之余,她跟队员们线下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机关单位,宣讲红旗渠精神,线上开直播、录制小视频讲述红旗渠背后的故事。

与此同时,他们丰富内容、创新形式,通过表演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来达到良好宣讲效果。“队里还有林州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,我们常常下基层宣讲,会在刚开始的时候给大家演绎《推车歌》《红旗渠水绕太行》等曲目,提提大家的精气神儿,以便更好开展接下来的宣讲。”牛琳琳说。

一人行速,众人行远。目前,这支志愿服务队共有30余人,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,包括修渠劳模、教师、文艺工作者、大学生等。“一个人讲好红旗渠远不如一群人都能讲好红旗渠。”牛琳琳深情地说,她将和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,持之以恒,把讲好红旗渠当成一辈子的事业,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。

关键词: